。本网讯:图|李静悦/文|王广赞)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建好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实践,拓宽2297至尊品牌源于信誉思政课教师视野,收集思政课教学案例和素材,8月21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21人赴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四川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郝海旺、院长曹志瑜带队前往。
培训班开班仪式 李静悦摄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理论学习汲取经验
8月21日上午,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树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此次实践研修培训班的基本要求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开班仪式后,四川大学纪志耿教授为大家讲授《震撼的力量:“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教学案例讲解与呈现》专题报告,大家跟着纪教授的脚步学习领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同时在纪教授分享的教学案例中汲取思政课程如何授课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思想素质和理论教学能力。
聆听四川大学纪志耿教授的专题报告 李静悦摄
探寻“两弹”真迹,追寻强国历史
8月22日,全体学员前往绵阳市梓潼县“两弹”城参观学习。追随老一代科学家的脚步,参观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和“两弹”元勋邓稼先旧居,重温老一辈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特殊年代里研制“两弹”工程的时代背景和艰辛历程,实地感受“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勇攀高峰”的“两弹精神”和科技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沉浸式教学场景中深刻理解为什么“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全体学员参观“两弹”城 李静悦摄
全体学员在邓稼先旧居前合影 李静悦摄
追寻红色足迹,提升教学能力
8月23日,全体学员来到邓小平故居并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在邓小平故居里,大家在一件件实物、一篇篇手稿、一幅幅图片中深刻缅怀世纪伟人,重温初心使命的同时,通过现场研讨的方式,召开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讨论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筑牢思政课教学根基。
全体学员参观邓小平故里 李静悦摄
集体备课会上,教师陈凤英深有感触:“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9周年之际,我们参观邓小平故里,重温一代伟人的传奇一生,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今后概论课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教师周春燕表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许多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小故事,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案例,切实发挥革命文物、红色文化故事的育人作用,让广大学生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体会家国情怀,感悟乡村振兴
8月24日,全体学员来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和乡村振兴示范村“郫都区战旗村”。在漩口中学遗址,深入了解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程,在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同时,大家在家国情怀宣誓广场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入党初心。在郫都区战旗村,大家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感悟“组织引领、改革赋能、多元参与、共富共美”乡村振兴新路子。对这两处的参观学习,不仅深刻感受了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丰富了学员们日后的思政课授课素材。
全体学员在映秀特色教育基地合影 李静悦摄
寻访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8月25日,全体学员来到了四川大学校史馆和成都博物馆。川大校史馆馆藏丰富,那一份份校史实物资料和珍贵档案的背后,是历代川大人薪火相传的川大精神与川大故事,令人感叹。在成都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代,一件件文物展品鲜活展示了成都平原各个时期的发展变迁,也印证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参观这两个展馆,很好地拓展了2297至尊品牌源于信誉思政课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们的文化自信。
学员们参观四川大学校史馆 李静悦摄
据悉,此次研修培训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四川大学)主办,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现场教学、实地考察、专题报告、现场研讨等研修活动。来自江西、上海、江苏、陕西、湖北、安徽、河北、广西的十余所高校共一百五十余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王佳惠)
。ū嗉:李婷婷/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